搜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甲1号电话:010-59338777
网址:www.coopfn.com

 

Copyright ©供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014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网站已支持IPV6

供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远离非法校园贷,莫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

作者:
来源:
财务公司风险合规部
浏览量

  近年来,校园贷广告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园中传播,并通过隐瞒真实利率、诱导逾期还款等手段,套取高额利润,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正常权益。打击“金融放贷”黑恶势力,防范非法校园贷,需要学校、金融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何为校园贷?

 “校园贷”主要指银行、金融机构、小贷公司、个人等为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生活或参加实习、工作等提供的信用贷款服务。目前,校园贷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分期乐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第二,P2P贷款平台,用于满足大学生现金需求,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第三,线下私贷,主要为民间放贷机构和职业放贷人为大学生提供现金,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为了诱惑更多存在资金困难的在校生落入校园贷的圈套,非法校园贷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非法校园贷借贷平台不属于任何金融机构,未纳入银监局监管范围。非法校园贷基本没有准入门槛,也不存在行业标准,导致监管困难第二,非法校园贷申请借贷条件十分宽松。学生在申请贷款时,只需提供身份证或学生证信息,本人和家人、同学、老师的联系方式,本人身份确认,即可完成贷款申请第三,非法校园贷的审批流程简单,利率高,费率模糊不清。非法校园贷平台的贷款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一旦逾期,“名校贷”会收取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押金和服务费,存在“砍头息”现象。第四,非法校园贷平台催款方式循序渐进。首先是客服电话短信提醒,然后威胁学生通告其家长和学校,最后通过债务公司的社会人员上门收款,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二、校园贷的传播方式和常见陷阱

     校园贷的传播方式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线下传播方式主要由张贴广告和招聘校园代理两种方式构成在校园贷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校园内各栋学生公寓旁公告栏基本都贴上了各家平台的贷款广告,每栋宿舍一楼进入口内、教学楼厕所内、学生食堂进出口、路边电线杆,甚至是垃圾桶上都是“大学生创业助学”“大学生现金借款”等字样的小广告。校园贷平台招聘校园代理的方式和其他类型企业基本相同。先发展部分学生为下线,再通过提成的形式在校园中推广校园贷。线上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喜欢的网络游戏中投放广告,诱导点击相关链接访问贷款平台。此外,许多平台也采取进入大学生的QQ群、微信群或大学贴吧等方式进行夸大宣传,引诱有资金需求的大学生贷款。
    校园贷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隐瞒借贷的实际利率,降低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校园贷会给出看似不太高的贷款利率,但会隐瞒了其他相关费用。校园贷经常有“砍头息”的现象,即开始贷款时不会提及,当手续办好发放现金时,就会提出各种理由直接扣除费用,例如贷款2000元,实际只给1500元。第二,诱导逾期还贷,收取高额违约金。校园贷看似是“及时雨”,而一旦发生违约,便需要缴纳高额的违约金。部分线下私贷常常诱导逾期还贷,同时再配合使用“砍头息”,让大学生以贷还贷,贷款学生很轻易就陷入了连环债务陷阱。例如贷款2000元,还款十来万元,就是通过上述方式,在短期内把学生逼上绝路。部分消费欲望膨胀、克制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在某一平台逾期未还款后寻找下一个网贷平台借贷,导致背上大笔债务。第三,广告夸大其词,存在虚假广告。贷款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发布诸如“无抵押、利息低、额度高、放款快”“加入校园贷,生活不等待”等极具煽动性和诱导性的广告信息。这些贷款广告夸大实事,极具诱惑力,如“分期乐”平台里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

三、如何防范校园贷

  校园贷具有一定隐蔽性,一般情况下贷款学生都不愿意告诉学校和老师,常常是催收电话打给了老师、同学和家长时才被发现。这给校园贷的防范增加了难度,但我们仍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防范。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和各金融机构应加大针对大学生的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通过召开班会、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金融信贷、网络安全、防范网络诈骗等基本知识,提高金融防范意识,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同时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加强学生消费观教育和信用教育,多角度揭示校园贷的本质和危害,教育学生提高警惕性和风险防范意识,珍惜个人信用,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学生证、支付宝、银行卡账户等信息。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校园贷的泛滥,离不开各种贷款广告在校园中的流通。学校管理部门应做到:及时清理校园中的各种贷款小广告、兼职小广告,防止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张贴类似广告;及时清理、举报QQ群、微信群中的贷款广告,对发布人员要及时进行教育;利用大数据对推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屏蔽涉及校园贷的信息。
  第三,及时预警防范。要及时发现校园贷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首先是针对重点人员的预警防范。学校管理人员要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谈心、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教育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消费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贷款安全意识和提升识别各种网络诈骗的能力。其次,高校和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地域联动预警。线下传播方式的校园贷有地域联动特点,部分校园贷平台或不法人员常常会在某地的不同高校中大量传播贷款信息,一旦有学生上当受骗,则预示周边高校大概率会发生相同平台的校园贷事件。各高校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发布校园贷摸底排查情况,防止校园贷事件大面积发生。最后,各方主体还应建立重点案例预警。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贷的危害,“裸贷”、无力还款而自杀等重点案例均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而起到警示作用。高校要利用这些重点案件,深入分析原因,曝光相关贷款平台,揭示存在的陷阱,防止学生再次上当受骗。
  第四,积极应对处置。对于发现学生参与校园贷事件,学校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协助家长及时处理贷款,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校园贷机构或者个人,要第一时间报公安部门进行依法处置,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对受害学生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案件,并将案件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宣讲,确保不再发生同类案件。

  非法校园贷在短期内波及全国各大高校,导致大量恶性事件发生,给学生、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有关部门重拳出击,连续出台文件规范校园贷,部分贷款平台改头换面,以“创业贷”等形式继续存在。防范非法校园贷,需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了解校园贷的常见陷阱,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高校也要在校园贷的安全防范中充分发挥作用,切断校园贷的传播途径,切实做好预警工作,防范于未然。